通知公告

推荐新闻

退役军人事务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度退役..

退役军人事务部办公厅印发《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彭城寻亲

拥政爱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拥政爱民
3年采访669位淮海战役亲历者
来源:彭城晚报  发布日期:2018/12/5  浏览次数:

魏天梅和搭档们奔赴了包括台湾在内的26个省市,平均每年出差100多天

  部分淮海战役亲历者留存在淮塔的题词签名
  魏天梅和谭尧老前辈
  魏天梅在采访淮海战役亲历者
  老革命家捐献给淮塔的书籍
  校官礼服
  每一篇笔记都记录得工工整整

  

  12月4日是魏天梅的48岁生日,从2015年至今,这是她第一个在家和亲人一起度过的生日。前3个生日,她分别奔波在南京、北京和成都,采访那些耄耋之年的淮海战役亲历者。

  自淮塔管理局2015年正式成立淮海战役口述史采访小组以来,魏天梅和她的搭档们已经奔赴了包括台湾在内的26个省市,采访到了669名亲历者,平均每年出差100多天。

  “我们进行的是不可再生、不容等待的抢救性采访,是在与时间赛跑。” 魏天梅说,在这些老人身上,她看到了信仰的力量,总是被激励着、感动着、鼓舞着,让她不敢也不愿停下脚步。

  每年出差100多天,记录了11本笔记

  “最近没出去采访吗?”魏天梅到单位上班时,同事们都习惯了用这句话跟她打招呼。虽然她并不是记者,而是淮塔管理局编研文保处的一名工作人员。

  最近,编研文保处已经完成《淮海战役亲历者口述史》第一册的初稿,收录70位亲历者口述,淮塔管理局准备将此书正式出版。

  从2015年9月调入编研文保处,成为采访小组的主要成员后,3年多的抢救性采访中,魏天梅创造了一个个惊人的数字。

  采访足迹遍布全国26个省市,每年出差100多天。2016年曾经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辗转了8个地方采访, 2017年在北京接连采访了55位亲历者,至今共采访了669人;

  办公桌上整齐地码着11本厚厚的笔记簿,里面记录的都是她的采访内容。刚开始采访时缺乏经验,内容很难记全,回来后还要回放DV进行补充,后来熟能生巧,记录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且字迹一直保持着端庄工整,重要的地方都做了标签,看上去像是学霸的课堂笔记本;

  每次采访,她都会请求老人亲笔留下几句感言,现在已经整理了12本淮海战役亲历者的留言和寄语,还有12T的影音资料。

  除了工作所需的采访和资料整理,魏天梅还会给自己增加一些额外的工作,有时利用休息日带领亲历者和后代重走淮海战场,她还在个人美篇账号中发表了43篇采访札记,访问量已经达到35000多次。

  600多个采访对象的资料她都烂熟于心,甚至连采访的时间、地点也能脱口而出。长期与操着各种方言的老兵接触,她现在几乎全国各地方言都听得懂;

  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外地出差,早上七八点钟就出门,晚上回到宾馆整理材料到深夜十一二点。有一次在成都军医院,她“扫街式”地挨个房间询问哪些老人参加过淮海战役,结果被医院工作人员当成促销人员带到了办公室,直到她拿出介绍信才给自己解了围。

  她像一位新闻记者,时刻保持着职业敏感,每次认识新朋友,她都喜欢问:“你身边有参加过淮海战役的老人吗?”一旦听说哪里有线索就迫不及待地冲过去。

  采访中总是被激励着、感动着、鼓舞着

  工作为什么要这么拼?魏天梅说:“因为淮塔管理局的局领导高度重视抢救采访工作,这项采访是不可再生的,不能等,也不能停,我们是在与时间抢历史。局里还从财力、物力、人力各方面提供保障,领导多次亲自带队采访,作为淮塔人,我必须尽职尽责。”

  很多淮海战役亲历者浴血奋战的故事,让她听了热血沸腾。今年10月,魏天梅陪同曾任淮海战役原两广纵队司令部骑兵通信员的谭尧老前辈重返卢村寨(今萧县境内)狙击战场,当年战斗很惨烈,两广纵队坚守了三天三夜。身为通信员的谭老经常在这一带骑着战马冒着炮火传达指示命令。他的战马非常神奇,能够听懂主人的命令,“装死”躲避敌军的枪林弹雨。战后,谭老积极学习文化知识,成为部队的“学习模范”,他以自身战斗经历写成的《十二骑士》也捐了一本给淮海战役纪念馆。

  让魏天梅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心中一直充满信仰的前辈们,采访中她总是被激励着、感动着、鼓舞着。

  在宿迁采访张道干老人时,张道干“找党70年”的故事令她内心受到很大震动。1942年7月,19岁的张道干在时任泗宿县金锁区(现属泗洪县)区委书记的马振藻和妻子杨美田的介绍下,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946年因党组织遭到破坏,马振藻和杨美田被迫离开,张道干从此失去了党员的身份证明。从那以后,找入党介绍人马振藻找回自己的党员身份,回到党组织这个“家”,就成了张道干此后70年里最重要的事。直到2014年10月,媒体终于与马振藻的夫人杨美田取得了联系,2015年12月为张道干举行了党籍恢复仪式,老人那一刻哭得像个孩子。

  原胶东地方部队的于国安老人,回忆战争年代入党的那一刻时仍充满深情。他说:“宣誓入党那天我特别兴奋,本来想着一定要用最响亮的声音宣读誓言,结果太激动了,刚一张嘴眼泪就啪哒啪哒地往下掉,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我问领导,这样宣誓算不算不合格?领导说,你的眼泪就是最好的誓言。”

  有些战争中流血受伤的老兵,离休后主动上交了残疾证,他们说,钱够花了,不能再给政府增加负担。有的老人年迈体弱,已经住院治疗,仍在病床上一边吸着氧一边接受采访。

  那些感动和遗憾,永远不能忘记

  采访中遇到的那些感动,让魏天梅越来越有干劲。

  魏天梅手机里存着每个采访对象的联系电话或者微信,逢年过节都会给他们送去祝福,有条件的话还会回访。在回访中,魏天梅无偿征集到一些十分珍贵的文物。比如亲历者鞠开前辈捐赠了粟裕将军用过的放大镜;亲历者后代曹阳捐赠父亲曹洪1955年授衔时的校官礼服,领口和袖口都镶着金边;新疆的薛怀山老人更是把一生征战荣获的纪念章全部捐了出来……捐赠者认为,这些文物的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淮海战役纪念馆是它们最好的归宿。

  北京邵氏四姐弟本来打算将一条美式军毯捐赠给黄桥纪念馆的,魏天梅听说后,上门做了半个小时的工作,终于将毛毯争取了过来。期间在拍摄采访时,邵家老三邵和东大哥指着淮塔的摄像机说:“这台摄像机拍摄效果不行,我给你们捐一台新的吧。”不久,邵和东以姐弟四人的名义向淮塔捐赠一台索尼Z150摄像机,当时市场价是24500元。获赠文物的同时又获得亲历者后代的物资支持,这令魏天梅深受感动。

  采访遇到的一些遗憾,也让魏天梅不敢停下前行的脚步。

  2016年12月,她与住在北京的淮海战役亲历者袁光强老人取得联系,袁老说他和战友成一都是战地记者,成一的经历很丰富,可以讲一讲在淮海战役中如何“文斗”的,但他已是癌症晚期,时间不多了。然而等到魏天梅结束在浙江的采访准备奔赴北京时,袁老悲痛地打来电话说,不用去北京了,成老去世了。

  最大的满足是得到采访对象认可

  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女子,面对如此频繁的出差,如何才能做到家庭和事业的平衡?

  魏天梅说,这几年她觉得最对不住的是女儿,2015年至2017年是她采访任务最繁重的几年,恰巧是女儿读高中的关键时期,她却无法陪在其身边,都交给老母亲照顾。有一次女儿吹电风扇导致中风,出差在外的她因为采访还未结束无法回家,母亲埋怨说:“你这么拼命图得啥?是能加薪还是能晋升?”

  最终,女儿和母亲都还是理解了她。女儿主动在同学中为她挖掘线索,母亲感叹说:“你们做的事情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采访对象对淮塔开展抢救采访工作十分认可,对魏天梅的敬业态度也评价很高。

  “红二代”陈爱华在深圳亲眼目睹了魏天梅的采访过程,称赞魏天梅为“护宝女神”。她说,魏天梅在采访中特别有亲和力,把采访对象当作“国宝”一样对待,时间安排上尽量不影响老人休息,常常是一天采访十来个人,到晚上嗓子都哑了,吃晚饭的时间还要回看采访录像,不满意的话就要重新安排拍摄,是个拼命工作的人。

  今年8月,魏天梅到昆明采访,一位老兵由衷地对她说:“你们为了采访我,连饭都没顾上吃。你们是真心想做点事,不是打着工作名义出来旅游的。我看到了淮海战役精神在你们这一代身上得到了传承,感到很欣慰。”

  为了让革命前辈的故事广为传播,魏天梅经常到社区和学校举办讲座《信仰的力量》,她用采访到的大量真人真事鼓舞90后、00后:“不能再做佛系青年了,看看这些出生入死的老一辈革命战士,他们仍然活得那么有担当、有激情!”学生很爱听她讲故事,对她说:“就冲你不给我们讲大道理,我们就很喜欢你。

  魏天梅说,“能采访这么多淮海战役亲历者,是我的幸运,也是我的骄傲,等我老了,我要把这段经历写成回忆录。”

  记者 吴云 文

  记者 吕品 摄

Copyright ©2016-2023 徐州市民政局 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16886号 电话:0516-83686561
地址:徐州市新城区汉风路1号行政中心西区综合楼F区6楼 邮编:22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