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红嫂”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在沂蒙山区有一个伟大的女性群体,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谱写了一曲曲血乳交融的军民情谊——她们就是“沂蒙红嫂”。
提起沂蒙红嫂,人们总会想起用乳汁救护八路军伤员的明德英,想起沂蒙六姐妹,想起王换于、孙玉兰、侍振玉、祖秀莲……作为老一辈沂蒙妇女群体形象的沂蒙红嫂,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她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很大贡献。
1941年秋冬时节,日伪军大肆扫荡沂蒙山区,包围了驻沂南马牧池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11月4日,一名八路军小战士冲出敌人包围圈时身负重伤,一路踉跄着穿过坟冢与树林,正巧遇到明德英。明德英是位聋哑人,见状急忙将浑身是血的小战士掩藏起来。不多会儿,两名日本兵追过来,明德英毫不犹豫向村外西山一指。见鬼子越走越远,明德英才发现,由于失血过多,小战士已陷入昏迷。尚处在哺乳期的明德英,来不及生火烧水,便慨然解开衣襟,将一滴滴乳汁滴进小战士的嘴中。小战士得救后,明德英与丈夫又杀了家中仅有的两只鸡,炖成鸡汤,一口口喂给他。每天,明德英还为小战士清洗感染流脓的伤口。半个月后,小战士伤愈重新归队。
1941年,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侦察参谋郭伍士执行侦察任务时,在桃棵子村南挡阳山下身负重伤。祖秀莲把晕倒在家门口的郭伍士架进屋里,晚上,祖秀莲叫上几个游击队员,把郭伍士背到村后崖下一个大草垛里藏起来。第二天祖秀莲烧了盐水给他擦洗了伤口,包扎好后又背到西山半腰一个洞里藏起来。她到石洞里给郭伍士喂水喂饭,还把自家养的母鸡杀了熬汤给郭伍士补养身子,郭伍士养好伤后回到了部队。复员后,他感激沂蒙山的乡亲,没回山西老家,在沂南县隋家店子落了户成了家。为了寻找祖秀莲,他就做了一副挑子,走村串巷卖烧酒,整整走了两年,终于找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娘”。从此以后郭伍士便在桃棵子村安了家,并认祖秀莲为娘。
如今,当年的“红嫂”大部分已经故去,但她们身上的那种“红嫂精神”,已经成为老区人民关爱子弟兵的精神象征,通过她们的子女、她们抚养过的革命后代以及淳朴的山东老区人民,延续传承。特别是生活在齐鲁大地上的女拥军模范们,她们总是以做新时代“红嫂”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