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孟祥(前)在烈士家属祭扫现场。 本报记者 冯耀 王晨牧 摄
陈恒礼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从老址迁往新址之后,我去过一二次。多少年没去,真的记不起来了。这次受约前往,我又一次来到这幢令我心仪的大厦,见到了青春似火的“徐报人”。
在我习文的道路上,徐州日报的支持厚爱,像一股暖流一直流淌在我的心里,从四开小报到今天的多样平台繁花似锦,从未走远。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之约,我却因为突发的事情无法脱身,一直没能践约,心里忐忑不安。直到临近2024年元旦,新的一年就要到了,于是所有的理由都不再成为理由,我搭乘朋友的顺风车,前往位于大龙湖畔富春路8号的徐州报业传媒大厦。
此约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是徐州的意义,也是徐州报人的意义。在中国革命史页上,徐州是一座红色之城、英雄之城,光耀华夏。从江苏省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赤潮社,到江苏省第一个党的组织——中共陇海铁路徐州站支部,再到波澜壮阔的淮海战役,在党的百年奋斗征途上,徐州这片热土,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上演了一幕幕气吞山河的英雄史剧,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光耀千秋的贡献。在这片土地上,载入英烈名录的超过十万之众,还有一批无名烈士长眠于此。这些有名的或无名的烈士,曾是一个个鲜活的年轻生命,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他们舍生取义,对他们的缅怀成为了一份不灭的铭记。
新时代的徐州,这座“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现代化城市,自1991年被首批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以来,已经连续十次获此殊荣。此外,全国第一个军地联合双拥代表大会在徐州召开,全国第一个军地共制《双拥公约》在徐州形成,徐州在全国率先成立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徐州在全国第一个立起双拥标志性建筑——双拥碑……如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已经开启,让“无名烈士”成为“有名英雄”,帮助烈士“回家”,就成为了以徐州报人为代表的当代徐州人义不容辞的担当、责任和崇高的光荣使命。弘扬英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2023年春天,“我帮烈士寻亲”融媒体公益行动拉开了帷幕。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是“我帮烈士寻亲”融媒体公益行动的组织者、推动者和践行者之一,此次约我,是为了探讨如何把这项行动中的感人故事,用报告文学的形式,告诉更多的读者,引起全社会的共鸣和响应。
我是下午两点多到的,初次见面的孟祥老师,热情接待了我。我怀疑她是喝南方的水长大的,秀气端庄,轻声细语。她说大学毕业以后,来报社工作已经十多年了。接到领导安排的为烈士寻亲任务后,她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她说:“我常常在深夜接到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的寻亲电话,我们建立了一个很大的寻亲平台,大家都在为烈士寻亲,经常互通信息。”
“你有没有感到很麻烦?不占用你的时间和精力吗?”我问她。
“没有感觉到麻烦,而是感到高兴。集团把采访寻亲行动的任务交给了我,如若不在这里工作,哪来的这份荣耀?我应该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来啊。”
她的笑容,掩饰不住她的自豪。
孟祥老师说:“我们联系到每一位烈士亲人的时候,都是无比激动。有一次,我接待一位烈士的侄子,他带着儿子来到徐州祭扫自己的大伯。当我看到烈士生前的照片时,发现与烈士的这位侄孙长相极其相似,简直就是同一个人。恍惚间我以为烈士复活了!这真是太神奇了!”
我看到孟祥老师说这话时,眼睛里忽然有泪光在闪动。是的,这泪光是一种共同心跳的庆幸,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祝福,是一种亲人般的欣慰。
我和孟老师就这样交流着。我们从接待室刚移到李琳老师的办公室不久,门被推开了,李琳老师进来了。
听到一声问候,我才认出她来。认识她时,她风华正茂,有着报人的神采飞扬。现在的她则多了几分持重和历练,直发也变成了卷发。
李琳老师继续为我介绍这项为烈士寻亲的行动,她在电脑上打开的,是一面面的烈士信息,有名的或无名的。
“你看,这是有地方可查的烈士。这是根本没有地方可查的烈士。”
果然,我看到表格上的一连串烈士名字下,有些后面是一片空白。
李琳老师指着一行表格说:“你看,这位烈士的家在海门,姓陈,我们联系到他的亲人了。他的亲人说之前也知道他牺牲在徐州,来徐州寻找了几次,就是找不到他的下落。”
“他们这次来徐州找到了?”
“当然找到了,他们来祭扫烈士。他们流着泪感谢我们,我们也忍不住流泪了。”
她说这话时眼睛还是红的。她说:“无论多么艰难曲折,这项行动必须全力以赴。看到烈士的亲人来到徐州,仿佛就是徐州自己的亲人一样。不是我流泪了,在场的人都流泪了。”
接着,她向我一件件讲述她和她的同事,为烈士寻找亲人的故事。讲那一座座坟茔,讲那一次次线索的获得。讲徐州报人的努力,也讲社会各界人士为之付出的努力。此时,我想起一位徐州老诗人的一句诗,“徐州一圈山,底下都是炭。”可爱的徐州报人,像不像一块块优质煤炭?在熊熊燃烧,发出耀眼的光和热,让红色的徐州充满了大爱,让英雄的徐州鲜花常开!
“今年清明节,计划在徐州举行一个隆重的祭扫活动,把已经寻找到的烈士亲人请到徐州来。向社会报告为烈士寻亲行动的成果,为下一步行动做好新的安排。你是我们了解的报告文学作家,希望你参与进来,完成为烈士寻亲的采访创作,把这部作品奉献给双拥模范城徐州,奉献给烈士和烈士的亲人,奉献给热心的读者……”
我默默地听着,感受到徐州报人胸中燃烧的激情。
离开徐州报业传媒大厦时,夜晚的徐州,这座英雄的城市,已是灯火璀璨。耸立的双拥碑分外巍然,似在呼唤我们铭记那一个个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