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推荐新闻

关于2025年清明期间烈士祭扫活动的通告

冯锰:使出“针功夫”妙手祛病痛

做国防教育的“播种人”

拥政爱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拥政爱民
一家四代十三个兵
来源:徐州日报  发布日期:2024/8/19  浏览次数:

家人看着陈通(左三)获得的奖状与奖章十分欣慰。通讯员 陈士洲 摄

本报记者 武佩剑 通讯员 冯威 陈士洲

“我们家四代人,先后有13人参军入伍,我是听着家中长辈的军旅故事长大。长辈中,最早踏上从军之路的是我的叔叔陈继余。他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曾荣获‘战斗英雄’称号……”7月26日,在睢宁县魏集镇叶场围困战纪念馆会议室里,陈振园向社区群众讲述陈家四代人从军报国的故事。

退役军人陈振园是魏集镇叶场社区居民,自他的叔叔陈继余起,一家四代出了13个兵,献身国防、参军报国早已成为他们家的家风。

近日,陈振园的侄子陈通从四川成都某武警部队休假回来,一家人欣喜地团聚。陈通服役10年,获得表彰30多次,目前是二级上士。

“我的很多长辈都是军人,他们从小就给我们讲从军的故事。所以我小时候就觉得男儿就应当穿上军装、扛起钢枪保家卫国。”问起从军的原因,陈通说。

陈振园的父亲陈继尧坐在陈通旁边,看着孙子获得的各种奖状,老人满脸笑容。他说,十年前,陈通的两个兄弟陈超、陈伟也一同入伍,3个孙子都参军报国,让他非常欣慰。

“他们回来都会来看望我,我就教育他们在部队要好好干,要干出成绩,听党指挥和军人血脉是我们的‘传家宝’,要把我们的家风传承下去。”陈继尧说。

聊起弟弟陈步军,陈振园眼中充满了自豪,“我弟弟是1997年12月入伍,对于他来说,参军报国是家族传承,也是个人梦想。入伍20多年来,先后荣获二等功、三等功和‘四有’优秀士兵等,去年底还被某集团军评为十大强军先锋标兵。”

又到新兵入伍季,今年,陈振园的表侄张中奇在他的鼓励下报名入伍。“从我记事起,每到过年全家人总是聚在一起,讲述军营故事,有战场杀敌保家卫国的,有和平年代抗洪救灾的,我就是在这种氛围中成长的。”张中奇说,“入伍后,我打算练就过硬本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7月27日上午,陈振园接到通知,表侄张中奇已通过征兵检查。“加上表侄张中奇在内,我们这个大家庭里现在有8名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和转业军人5名,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这也是一种圆满。”陈振园说。

在这个军人世家中,不仅有现役军人的英勇奋斗,也有退役军人的默默奉献。陈振园退伍后,回到家乡担任社区党总支副书记。

“我们社区几乎每年都有群众参军,每到入伍季,我们通过网络、视频、横幅和传单在社区进行宣传。当然要从我自己做起,我的两个儿子陈超、陈伟,侄子陈通、陈晓、陈维,弟弟陈步军,外甥朱瑞,都是现役军人,大伯陈继堂、叔叔陈继余、哥哥陈振勋、外甥杨干和我自己是退役军人或转业军人。”陈振园介绍说。

叶场小学内的叶场围困战纪念碑,是陈家红色记忆的见证,陈振园的叔叔陈继余常去瞻仰,陈振园小时候也常和兄弟姐妹去那里听叔叔讲战斗故事。

今年,叶场围困战纪念馆重新改造并试运行,系统展示了叶场围困战的战斗历程和魏集镇的发展现状。陈振园经常来这里,为前来参观的群众讲述睢宁人民保家卫国的故事,让红色基因在魏集这个革命老区代代相传。

“薪火相传,不改从军志。陈振园一家四代从军的传统,不仅是对家族红色血脉的传承,更是对国家和人民深情的献礼。”魏集镇党委委员、人武部部长丁可表示,军人有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地方有拥军优属的工作职责,魏集镇人民武装部将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全力帮助现役军人照顾好“后方”,加强征兵宣传工作,为部队输送更多优质兵员,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

Copyright ©2016-2023 徐州市民政局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02801号-2 电话:0516-83686561
地址:徐州市新城区汉风路1号行政中心西区综合楼F区6楼 邮编:22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