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年代的铁道兵也有牺牲,在修建襄渝铁路时,我险些丧命于哑炮爆炸中,幸亏连长及时扑救。”年逾七旬的退役铁道兵牛玉敏讲述这段历史时,眼中闪烁着泪光。
这段经历让他更加珍视生命,也更加坚定了铁道兵精神的信仰。他虽未亲历战斗,但参与了和平时期的铁道兵工作,每每想起战友,心中便涌起无尽感慨。今年73岁的牛玉敏,言谈间依旧流露出军人特有的坚毅与亲和力,他的传奇人生故事令人动容。
啃下“硬骨头”创造奇迹
1952年,牛玉敏出生于铜山县的一个农村家庭,自幼怀揣军人梦。1969年,他毅然报名参军,成为铁道兵战士,并在部队度过了8年时光。因工作成绩突出,他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连续5年获得“五好战士”荣誉称号,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他培养了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品质,这些成为他一生的精神支柱。
牛玉敏所在部队驻扎在云南昆明时,参与修建成昆铁路。沿线地质条件极为复杂,需穿越地震区、高山峡谷等特殊地区,施工难度极大。当时,设备简陋,没有现代工具,战士们只能依靠铁锹、镐等简陋装备,开凿隧道更是危险重重,稍有不慎便可能牺牲。
此外,牛玉敏还参与了渡口支线(攀枝花)、襄渝、通古等铁路的建设。在修建襄渝铁路时,他险些丧命于哑炮爆炸中,幸得连长及时扑救。这段经历让他坚定了铁道兵精神的信念与追求。牛玉敏表示,铁道兵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他的血脉,成为他一生的精神财富。
放弃优越岗位下海创业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体制改革,他所在公司升级为江苏长安建设集团公司,牛玉敏任董事长。他带领团队将小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本地明星企业,每年上缴利税千万元,个人也多次获评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
然而,牛玉敏并不满足于现状,决定“下海”闯荡。凭借多年经验和人脉,他经过分析后,认为房地产行业前景不错,毅然辞职创业,成立了徐州辰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创业中,牛玉敏曾遭遇资金困境,他亮出退伍证和军功章担保,最终获得商家信任,这也让他萌发了回报社会的念头,并为企业确立了八字宗旨:服务社会、报效国家。
牛玉敏抓住市场需求,在徐州及周边区域打开市场。目前已经形成地产、健康、金融和“互联网+”的战略格局。
持续公益活动播撒大爱
成功后的牛玉敏更是心系战友,他认为,就业是民生大事,对退役军人尤为重要。担任中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等职务的他,积极搭建平台,为战友提供就业创业建议和渠道,组织职业技能培训,专为退役军人服务。因此,他荣获“徐州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十佳领军人物”等称号。
对牛玉敏而言,优先录用退役军人及家属既是情怀,也是社会责任。他的公司吸纳了数百名退役军人,实施了“津贴”,还实行了准军事化管理。
2008年底,牛玉敏萌生成立“江苏省退役铁道兵文化联谊会”的想法。他花费半年时间,几乎跑遍全省,得到十多万退役铁道兵的支持。2009年12月,联谊会在徐州成立,他当选首届会长,并赞助购买画册赠送代表。
2011年9月,联谊会在泰州召开经济技术合作交流大会,成功签约多项合作项目,合同贸易额达2.6亿元,为苏南苏北经济交流发展作出贡献,也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搭建了平台。
2020年,牛玉敏发起并投资60万元设立“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携手互助项目管理机构”。2021年又捐助40万元作为“铁道兵实业服务委员会”会费。他依托这些机构,设立“中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并出资100万元作为弘扬铁道兵文化专项基金。
2023年3月,牛玉敏得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县大方村3所小学设施简陋,自费15万元购置校服、书籍、计算机等送给孩子们。
“爱国拥军是我一生的信仰”
2013年,为纪念为新中国作出巨大贡献的铁道兵部队,中央电视台制作了纪录片《永远的铁道兵》。摄制组两次赴江苏采访,牛玉敏均陪同。
2017年底,为庆祝铁道兵诞生70周年,中华社会文化基金会铁道兵文化公益基金会计划在哈尔滨太阳岛铁路公园内建设纪念园。牛玉敏受邀作为老兵代表发言并捐款10万元,还动员江苏省退役铁道兵捐助54万余元。
2023年8月23日,牛玉敏荣获第二届“江苏最美拥军人物”称号。他在颁奖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让爱国拥军成为一辈子的自觉行动。同年12月,他出资编撰的《铁道兵英烈名录》出版发行,铭记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牺牲的铁道兵英烈,丰富了铁道兵史志,方便了英烈家属祭扫,更让英烈名垂青史。
“我还没到退休年龄,就把公司交给儿子去管理了,我就有时间全身心回馈社会,因为爱国拥军是我一生的信仰,也是一辈子要做的事。”这是牛玉敏的心声,也是愿景。30多年来,他捐资千余万元,资助无数个人,并先后深入部队、机关、企业、社区、院校等演讲30多场,传承红色基因。他坚定地表示,只要还能演讲,就会一直坚持下去,用实际行动弘扬铁道兵精神。